106年國民英日語學習計畫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未來商機】什麼樣的職業無法被取代!?

多個行業的部分現狀
雖然現在距離電影中的智慧型機器人還有些距離,但在我們身邊,機械化、資訊技術已經開始大規模大範圍的解決和代替傳統的人工崗位。汽車可以無人駕駛,無人機可以完成快遞員的工作,當然,還有醫生、律師、記者等一長串的行業都會起到顛覆性的變化。

電腦要取代你的工作並不需要複製你所有的智力,它只需要完成你為獲得報酬所做的具體事情就好。這等於說,發明藍領機器人並不需要在做好事方面有多高的能力,只要能達到搶人飯碗的要求就夠了。大部分勞動力從事的工作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是常規和可預見的。

以前出現某項單一的機器人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研究和設計,但類似AlphaGo出現之後,可以直接使用海量的資料。來分析、整理和學習不同的行為模式,很容易的就通過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料和資料來找到最優化的處理方式。

製造業:
技術變革提高了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同時減少以至消除了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大量的工廠自動化就屬於這類情況,例行的重活累活交給了機器,更複雜的程式設計、管理和行銷決策等仍保留在人類手裡。大家可能都知道現在已經有小範圍全機械工廠已經開始成規模的取代了人工製造,一個工廠只需要幾個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可以全自動生產。

律師行業:
普通人對律師最直接的印象在在法庭進行妙語連球的辯論,實際上這樣的情況非常少,他們更常遇到情況針對的各種案件中的法律準備大量文書工作,2011年3月,約翰·馬科夫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報導,著重強調了法律行業如何大舉利用電腦的模式識別能力,光是在案卷調查過程中,從人力勞動轉為數字勞動後,一名律師能完成過去需要500人才能做完的工作。在國內也開始有這方面的嘗試,已經有些網站和程度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幾個人就可以完成過去幾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甚至一些初級的法律問題不經過律師直接通過程度來提供。

記者:
在國外像"StatsMonkey"、"Quill"這類自動新聞寫作程式越來越多,《福布斯》、《紐約時報》之類的頂級媒體都開始使用,這類程度的原理是首先通過各種管道搜集資料,包括交易資料庫、財務和銷售報告系統、網站,甚至是社交媒體等。然後開始分析,梳理出最重要、最有趣的事實和觀點。最後,它將所有資訊匯總成一篇連貫文章。

零售行業:
零食行業一直穩定可靠地提供著就業崗位,每10個美國人裡就有一個在該行業就業。可現在,這個行業裡的公司,卻越來越希望利用更少的員工賣掉更多的產品……虛擬助手正在取代客戶服務代表的位置。自動售貨亭和自助服務機,則減少了對收銀員的需求。最近幾年我們周圍開始能越來越多看到各種各樣自動售貨機。

廚師:
像機械人餐廳之類的新聞已經舊聞了,前段時間有一個視頻很熱門,日本有家回轉壽司連鎖店只需要少數幾個員工,其它的部分完全由機械自動化完成。
雖然現在不能完成過於複雜的菜式,但一些可以標準化的東西,已經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完成。

金融股票:
高效交易越來越多,近2/3的股市交易都在運用自動交易結算,而華爾街的公司已經在離交易所很近的地方建起了龐大的計算中心,就是為了在分秒之間獲得交易優勢。

翻譯:
Google和微軟的線上翻譯功能已經支援幾十種語言的互譯,他們可以通過搜尋引擎找到大量滿足其自主學習演算法的素材,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語言模型。雖然現在還無法與熟練的翻譯人員競爭,但你免費得到幾乎任何語言任何檔的簡單翻譯,旅遊時可以直接用APP瞭解大概意思。前段時間微信升級之後,直接在對話裡就可以實現幾十種語言跟中文的翻譯。除了文本翻譯、圖片翻譯,Google已經可以"近乎完美"的英語和葡萄牙語即時語音翻譯,把它擴大到所有語言的互譯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作曲:
2012年7月,倫敦交響樂團演奏了一曲《通向深淵》(Transits—Into an Abyss)。一位評論家稱其"充滿藝術感且令人愉悅"。這件事標誌著頂尖樂團第一次演奏了完全由機器創作的作品。已經有程式可以自動設計出極為複雜的曲子。

畫畫:
已經有繪畫傻瓜軟體可以識別照片中人的情感,然後畫出一幅抽象的肖像來完整表達出他們的情緒狀態。

什麼樣的職業才能不會被電腦所代替?
對於這個問題,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中有一些想法可以參考。要在這個時代求生存,任何個人和組織都必須弄清楚自己的謀生手段
平克在書中你的未來生存的將取決於對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問問自己:

●完成同一件工作,外包人員是不是比我的成本低?

●電腦是不是比我更迅速?

●在物質財富極大充裕的時代,我提供的服務是不是人們所需要的?

如果前兩道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或者第三道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表明你有麻煩了。當今社會,你完成工作的成本不能高於外包人員,工作效率不能低於強大的電腦,要能滿足人們非物質性的超凡欲望,才能在這個時代求得生存。這三個問題將成為未來佼佼者和落後者的分界線。

無論個人還是機構,只有從事那些外包知識工作者不能以更低的成本完成的、電腦不能快速實現的,並能滿足當今繁榮時代審美、情感和精神需求的工作,才能作出一番事業。而那些無視這三個問題的個人或機構將舉步維艱。

有兩組科學家的研究為書中的論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達拉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邁克爾·考克斯(W.Michael Cox)和理查·阿爾姆(Richard Alm)匯總了10年的企業招聘資料,研究發現:招聘人數最多的是那些要求具備"人際交往能力和高情商"的職業(如註冊護士),以及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職業(如設計師)。

●麻省理工學院的弗蘭克·利維(Frank Levy)和哈佛大學的理查·默南(Richard Murnane)合作出版了一本膾炙人口的著作《勞動的新分工:電腦將如何影響未來的就業市場》(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 How Computers Are Creating the Next Job Market)。他們在書中談到,電腦正在淘汰常規工作。臺式電腦的出現以及商業程式的自動化,大大提升了人類兩種能力的重要性。他們把第一種能力稱為"專業思維,即解決常規方法無法解決的新問題",另一種是"綜合溝通,即勸說、解釋或以其他方式表達對某一資訊的獨到見解"。

著名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他鼓勵人們要審視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工作,問一問自己如果有2000萬美元的存款或者得知自己只有10年壽命的話,你是否還會繼續做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例如,如果你無條件地繼承了2000萬美元的遺產,你還會像現在這樣生活嗎?如果得知你最多還有10年的壽命,你還會繼續做現在的工作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就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當然,僅憑這個問題不能決定你的人生歷程,但是這個還是不錯的,至少其答案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如果你任職於上述這些行業的話,是不是開始感覺對未來感到隱憂了呢?小編剛好也中了(T^T)…既然已經知道未來市場的趨勢,應該從現在就做好準備,譬如像是開創網路副業之類的,預先為未來鋪路!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方案,覺得很吸引人,說是每天用滑手機的時間就能賺進500美金,讓小編超心動的!沒想到寫文章發文還能夠賺到好多種收入,真的是幫小編打了一劑強心針呢!決定趕緊來了解一下詳情,也許未來就不必愁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